在达林的眼中,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已经成为乡亲们致富的希望,而在以前“这样的想法从未有过”。
达林是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的珞巴族村民。作为中国人口最少民族的一员,他参加了正在拉萨召开的西藏自治区政协九届三次会议。
达林说,在今年政协会上,他将向有关部门提出进一步发展珞巴族地区旅游业的建议,因为从2009年的情况看,“旅游业给珞巴族群众带来了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好处”。
珞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东南部,目前有2900多人。由于居住在原始森林地区且交通不便,珞巴族群众过去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。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,珞巴族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2009年西藏旅游部门向游客重点推介了南伊珞巴民族乡旅游区,更是给当地群众带来了致富希望。
达林说,珞巴族是热情好客的民族,以前偶尔有游客前来,村民都热情地接待他们,但从未想过通过旅游业来赚钱,也没有觉得自己的村子也能成为赚钱的地方。
“现在我明白了我们这里为什么会吸引游客。我们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,有非常洁净的河流,有一年四季盛开的鲜花,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风土人情。”达林说。
2009年,琼林村的村民在政府引导下开始发展旅游业,首批7个家庭旅馆试点开业,达林家就开设了一个。村里有很多闲置的纯木头房,是过去村民伐木时所建。导游告诉珞巴族群众,游客就喜欢这样的房子,于是7个家庭旅馆都建成了地道的木头建筑样式。
当年5月至10月,大批游客慕名而来,达林也在摸索着经营自己的家庭旅馆。他说,向导游请教,加上自己的观察,他逐步知道了游客的喜好,比如对于野生药材炖的土鸡、竹子编的器皿,“游客们喜欢得不得了”。
村里还组织了一个舞蹈队,专门为游客表演珞巴族舞蹈,达林的女儿就是成员之一。在夏天,舞蹈队一个月可以为团体游客跳6次舞,每名成员一次收入50元。
在2009年旅游旺季,达林的家庭旅馆接待了200多名游客,挣了近5000元钱。今年达林计划自己出资,组织村里人有规模地编制竹器卖给游客。“做旅游对我是一个新的开始,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。在这次政协会上,我要多向别人请教,回去给乡亲们也有个交代。”达林说。
达林知道,保持本民族特色才是旅游长远发展的关键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达林执意要穿上兽皮和谷草做的衣服。他说:“面对你们就是面对全世界的游客,我应该穿上本民族的服装。”